熬过76个在恐慌、害怕、不知所措中度过的日夜,在武汉经历了“封城-重启”之后的第五个月,终于在2020年9月25日迎来了2020级的大一新生。而我与他们的缘分,也从那一天的迎新工作开始。
经历了疫情,我对“生命的意义”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。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!而我从事的还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——教师。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,我感觉自己全身上下都充满了力量,我多么想做一个有用的人,我多想体现自己的价值。我太期待他们的到来。我感觉自己心里有一束光,我要用它照亮每一个人。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我成为了2020级生物工程1班的班主任。
迎新工作顺利进行,我也看了所有学生的寝室,向他们介绍自己,聊聊家常,彼此间的第一印象就此留下。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,而是慢慢积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,与学生之间的联结也是。下面谈谈我是如何与学生建立联结的。
作为班主任,应该尽可能了解学生的心路历程,知道不同时期学生的不同需求,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。要主动的了解学生,倾听学生,关心学生,爱护学生,建立学生对我的信任。学生信任你,才会听你的言传,学你的身教。在接触学生一段时间之后,我发现班上学生有个很突出的特点:内敛。很多时候都是我一个人高谈阔论,台下鸦雀无声。好多问题当面不愿意聊,但事后QQ上,隔着屏幕,又似乎可以“千言万语”。于是,我便想了一招,创建了你不知道的事“心灵驿站”,存放心事,诉说烦恼,排忧解难,做学生坚实的后盾,温暖的港湾。果然,学生还是喜欢这种方式,我收到了很多“心事”,并且都一一存放,也会给予反馈,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,决定接下来是否需要采取面对面的个人谈话。总而言之,把学生的心理需求放在第一位,用他们觉得舒服的方式来解决问题,拉近彼此的距离。
另外,由于习惯了高中老师的监督管束,题海战术式的学习模式,来到学习氛围自由宽松的大学,反而让好多学生适应不了,不知如何学习。为此,建立了班委带头,寝室长监督的领跑-带跑协作学习模式,增进同学情谊,提高学习效率。每学期期末,设计学情调查表,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之后会对其进行合理学情分析,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关规则,以便持续改进。经过这种发现问题-分析问题-解决问题的闭环学习模式,班级学生成绩显著提高。绩点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占42%,70-79分以上的学生占58%。没有70分以下的同学。
与此同时,构建职责分明,奖惩得当,松弛有度的班级管理模式同样非常重要。客观条件的差异使得大学不可能像高中那样进行“看管式”的班级管理,完全放任不管的“自治式”管理似乎也不太现实。班委是教师与班级学生沟通的桥梁。定期进行班委座谈,了解班级现行状况,提出存在的问题,探讨改进的措施是班级日常管理的常态。学期末,班委成员还需上交学期总结报告。以班长为首,井然有序地安排好班级各项事务,班委各尽其职,分工合作,不仅能够提高班级日常事物的运行效率,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,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。正因为班委是班级的主心骨,因而对班委的选择也比较严格。我们一般采取试用-考核-正式-考核的方式,只有通过试用期考核的班干才能“转正”,而“转正”后并不是一劳永逸,还需通过每学期的相关考核才能继续担任,成绩自然是最重要的一环。对于班长,学习委员来说,挂科是绝对不允许的。
学科竞赛、文体活动、社团活动、社会实践等多姿多彩的“第二课堂”也丰富了学生的大学生活。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荣获了4个国家级、2个省级、多个校级奖项。在配音、唱歌、辩论、演讲等多个领域也赢得了荣誉。为了增强班级凝聚力,提高学生审美,我策划了“文化角”“take away my poems”“班级logo征集”等班级特色活动,学生们都踊跃参加,乐在其中,学在其中,悟在其中,体验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,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。虽然是理工科的学生,但我更愿意看到的是有血有肉,有担当的理工人,而不是只懂用技术改变世界的工具人。
印象中,学生好像从未叫过我老师,而是叫我“班班”,一开始还有些不习惯,时间长了觉得还挺亲切,挺耐听,挺可爱的。我们传授学生知识,教会他们成长。他们也让我们不忘初心,时时记起心中那个少年模样。失望的泪水,成功的喜悦,感动的瞬间都交织成一张网将我们紧紧连着一起,而我也将感恩,感恩这师生情份。我还年轻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学生工作就像是寻宝,还有很多值得我去探索、去寻找。我会一直守护我心里的那束光,一直闪、一直亮,一直陪我到远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