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可以围绕以下几个向度进行思考:社会主义的“核心”向度;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“厚重”向度;西方科学文化的“世界”向度;切合国民心理和需求的“现实”向度。四个向度中,传统文化的向度具有特殊的意义和蕴涵。没有与传统文化向度的结合,“核心”向度将难以落地;“现实”向度将难以把握;“世界”向度将无法匡正。特别是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当前,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须立足民族优秀传统文化。
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“中国”的,必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。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。党的十八大提出“倡导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,倡导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,倡导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”,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。三个“倡导”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,又展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。
其中的“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”,立足于博大精深、源远流长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,继承了中国传统“仁义礼智信”的核心价值、“修齐治平”的人生理想与 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”的人生态度。“爱国”作为道德要求和核心价值,它是几千年来传统爱国主义和当代爱国要求的集中概括。“敬业”作为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,是事业心和责任心的集中体现。诚信是中华民族诸多传统美德中最重要的核心价值之一。友善作为道德价值,是个人道德的本源内容。
一般而言,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往往容易发生代际分化。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传统的大国,要克服转型期价值观代际传承的断裂性,避免价值观传承的“代沟”,更需立足传统,培育符合世界潮流、反映大众诉求的核心价值观。(作者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