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助知识手册——自我意识发展

来源:发稿时间:2017-05-12浏览次数:

1、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,怎么办?

对自己的健康给予客观的体验和自觉的关注,是自我意识成熟的一个重要表现。自觉关注心理健康是一种非常好的习惯。

办法一:对照检查法——对照公认的心理健康标准(参见有关资料)进行自我检查,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或问题。

办法二:测量法——一些心理测量方法可以对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大致的判断。你可以找心理老师进行。

办法三:体验法——如果你比较频繁地感到内心痛苦或长时间地觉得心情不好,而且影响了你正常的生活、学习和工作。一般情况下,说明你的心理健康水平不理想。

2、当你为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时怎么办?

人人都喜欢富裕而不喜欢贫穷。当发现别人比自己富裕时,会感到一些不平衡和不快乐,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。但是如果我们这种心理超出一定得限度,导致了自卑心理,就成了一种偏差,要想办法矫正。

办法一:认知调节法——要纠正“金钱决定身份”的错误观念,认识到贫穷并不是耻辱,为贫穷自卑事实上时软弱和有失尊严的表现,从而坦然地接受这个现实,进而树立“人穷志不穷”的自信心,把精力放在自强不息、努力奋斗上。

办法二:目标转移法——说服自己虽然经济不富裕,但是在其它方面(如人品、才华、能力等)却很富裕,并力争在这些方面表现得优秀。

办法三:参加勤工助学活动——一方面,解决经济困难,另一方面,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,证明自己有创造财富的能力,从而进一步增强自信心。

3、当你为自己的相貌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时,怎么办?

爱美是人的天性,因为自己的相貌不够英俊漂亮而感到不开心也是人之常情,但是,这种情绪一旦过了头,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就不应该了。

办法一:自我悦纳法——相貌是天生的,而且终身很难改变。因此,你要认识到,你的相貌尽管不是最美的,却是世上最独特的,是别人无法替代的,从而抱着坦然和喜悦的心情接纳它。

办法二:“寻找个性美”法——彻头彻尾的丑时没有的,关键是看你从哪个角度欣赏。所以,你总能找到你独特的美的地方,如“鼻子正”、“牙齿白”、“眼睫毛漂亮”等。也就是说,你是美的,只不过与众不同而已。

4、当你为自己没有特长而感到自卑时,怎么办?

渴望优秀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动力,每个人都应该不断追求优秀。但是,如果固执地期望自己在所有方面都优秀,并为不能达到这一目标而感到自卑,就成了完美主义者。这种倾向对个人发展是不利的。你的烦恼可能与此有关,因为完全没有长处的人是不存在的。

办法一:优点调查法——向你周围的人了解“我有何特长或优点”,你肯定会发现你的优点和特长其实很多。

办法二:及时学习法——没有谁的特长是天生的,而都是自觉不自觉地学习锻炼来的。因此,不必自卑,你希望自己有什么特长,就马上行动,有目的地学习锻炼。你会发现,目前还没有的特长,学了就有了。

5、当你看不起周围的人时,怎么办?

任何人都各有短长,因此,你觉得周围的人谁都不好,尽管也有可能,但更大的可能是你的自信心过了头,变成了自大。自大正好是自卑的反面,但和自卑一样,自大也是自我意识不够成熟的表现。由于自大的心理会使自尊心高度满足,所以一般人并不为此感到难受,但是,无数人生案例表明,自大会使人骄傲自满,容易犯错误,也会破坏人际关系,因此应该纠正。

办法一:认知调节法——充分认识到自大的危害性,以“谦虚谨慎,戒骄戒躁”为处世信条。

办法二:寻找闪光点法——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,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光看别人的缺点,而是要想方设法寻找别人的优点。

6、如果你太爱面子,对别人的任何批评都受不了时,怎么办?

一般人都有爱面子的心理,这是自尊心的作用。自尊心是自我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基础,人人都需要自尊。但是,如果对自尊的需求过了头,时时处处都需要别人尊敬你,只爱听夸奖不愿听批评,对伤害自己面子的任何一点小事都要斤斤计较,就成了一种心理偏差,从另一个角度说,这样的“自尊”过分依赖“他尊”来维持,实质上是自卑的表现。

办法一:事实标准法——要养成一切以事实为依据的思维习惯。无论听到别人骂你还是夸你,首先要想一想,那是否符合实际,如果不符合实际,夸你的话再好听也不必太得意;如果符合实际,骂你的话再难听也要虚心接受,而不要生气。

办法二:自嘲法——对于没必要计较的批评或攻击,说一句“我就是这样的,不也挺好吗”,一笑置之。

7、当你为别人对你的不同评价而感到困惑时,怎么办?

不同的人对你有不同的看法,他们谁对谁错呢?当你想不明白时自然会感到困惑。比较不同人对自己的不同评价,结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表现,思考“我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”正是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。

办法一:反思法——养成自己分析自己是什么样的人。

办法二:自画像法——就“我的优点”、“我的缺点”、“我的做人原则”、“我最喜欢的事物”、“我最讨厌的事物”、“我最希望得到的”……等等和自己的特征有关的题目,认真思考,将答案分别列出来。这样可以帮助你更清晰地认识自己。自我意识的成熟时以个比较长的过程,一般在26岁前后才能基本完成,所以你还得有点耐心。

8、当你为自己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而感到迷茫时,怎么办?

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:人是有意识地生活得,因此,就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目标,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,人就会迷失了方向,感到迷茫、困惑和不安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,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。

办法一:社会实践法——人生目标不是空想出来的,而是一个人在足够的人生经验和对社会充分了解的基础上,结合自己的兴趣、爱好、特长、冬季和客观条件等,经过不断思考、选择逐渐确立的。许多大学生人生目标不明确,正是因为人生经验不够、对社会了解不足造成的。所以,走出校园封闭的围墙,通过各种途径充分了解社会、体验生活、增长阅历,是确立人生目标的必经之路。个别同学越是迷茫越把自己封闭起来,不愿意进行积极地人生尝试,这种做法是不利于心理健康的。

办法二:阶段目标法——想不明白长远目标,就根据你认为目前最应该或想做的事情,给自己暂时先订一个短期目标(一年、两年或五年)。阶段目标的实现,会大大促进长远目标的形成。切忌因目标不明而混日子、得过且过。

9、如果你对老师、家长或领导说的话常常感到反感,怎么办?

也许你的反感的确是有道理的,但更大的可能是由于你的逆反心理造成的。人在未成年时期,思想和行为都处在成人或权威的支配之下,当他的自我意识逐渐发展,萌发了想从支配中解放出来的独立意识,就自觉不自觉地堆成人或权威产生了对抗情绪,这就是逆反心理。逆反心理有它的积极意义,但由于它赴欧分情绪化的特点,也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,因而要谨慎对待。

办法一:讨论法——每当反感情绪涌上时,强迫自己克制一下,用心平气和的态度和父母或老师摆事实、讲道理的讨论,这样,有利于双方交流,也有利于提高认识。

办法二:换位思考法——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一想,对方所说的话是否有道理。而因为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的话,你考虑的肯定只是你自己,这不是很客观。